法律系历史沿革绵长,从早期的政治系、政史系到2004年分设为政法系和社科系;2012年,政法系更名为法律与经济学系;2024年,法律与经济学系进一步分设为法律系和经济与管理系,逐步发展成为学科专业优势突出、服务社会特色鲜明的区域代表性法律院系。
法律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教学型应用型办学定位,践行“突破围墙办大学”的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练出“崇德尚法 博学笃行”的系训。
目前,法律系全系共有在校生440名,拥有一支学缘、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职工34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专任教师26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16人;博士7人、硕士19人,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多样化,科研潜力大;具有律师从业资格的教师19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教师比例达73%。拥有1名“太行学者”攀登人才、2名校级十佳魅力教师和11名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有1名教师为央视12套《法律讲堂》《律师来了》栏目律师、1 名教师获全国优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荣誉称号。邀请资深律师担任客座教授,聘请员额法官/检察官为实务导师,形成校内外协同 “双师型” 师资队伍。
校内外办学资源与平台建设丰富。建有模拟法庭、物证技术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平台,配备有各类法学教学软件,实验教学资源价值215余万元。与地方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纪检监察部门、公安局等建立有校外实习基地15家。与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共建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与长治市律师协会共建律师学院、与长治市司法局合作建有法律援助工作站、地方立法联系点。建有研究机构法治研究与交流中心。与山西师范大学共建有MPA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科研与社会服务特色显著。依托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咨询基地、长治学院律师学院、长治学院法治研究与交流中心等平台,聚焦地方立法、政府法治服务等学科建设方向,参与地方立法起草论证、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案件评查等服务。教师承担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科研成果。在《法商研究》《比较法研究》《经济法论坛》上发表多篇论文,科研成果获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奖、山西省第十二次、第十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办学25年来,为地方培养了2000余人“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80%,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为 80.00%,有部分优秀校友已成为基层法院/检察院院领导、部门负责人等骨干。
法律系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专业发展为根基,始终秉持"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我们正以“长院加速度”奋勇前行,为建设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高地而不懈奋斗!